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10-08 12:25 点击次数:150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已知首具皮肤和鳞片得以保存的肿肋龙标本。
在一项令人惊叹的古生物学发现中,一具皮肤保存完好的古代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在瑞士被发现。这具几乎完整的化石标本属于瓦氏肿肋龙,它生活在2.4亿年前(三叠纪中期)。该化石出土于瑞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圣乔治山。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已知首具皮肤和鳞片得以保存的肿肋龙标本。
意大利因苏布里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论文中写道:"皮肤以碳质薄膜的形式保存下来,揭示了鳞片的形状。它勾勒出身体和四肢的轮廓,显示其手脚长有蹼。"
皮肤保存状况良好
肿肋龙是一种已灭绝的鳍龙超目爬行动物 —— 一种海洋爬行动物 —— 生存于三叠纪中期(大约2.47亿至2.35亿年前)。这些爬行动物类似于后来进化成蛇颈龙的谱系,蛇颈龙是中生代标志性的"海怪"。
瓦氏肿肋龙是一种小型水生爬行动物,出现在2.52亿年前毁灭性的二叠纪大灭绝之后不久。这次大灭绝之后,海洋中竞争者寥寥,但食物丰富。这种环境使得小型爬行动物能够轻易迁入海洋栖息地,并迅速进化成新物种。
这块新发现的标本意义重大,因为它近乎完美的状态保存了通常随时间推移而腐烂的软组织。圣乔治山地区曾是一个水循环不畅的热带泻湖,形成了有利于化石保存的独特环境。由于细菌席的存在,该环境化学物质丰富且缺氧,不适合食腐动物生存。因此,当动物死亡并沉入湖底时,它们的软组织偶尔会被保存下来,而不是被吃掉或腐烂。这种罕见的保存方式使得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变得容易得多,为确定该生物的解剖结构和行为提供了清晰的证据。
研究人员使用高分辨率照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些化石遗骸进行了研究。化石显示,与只有四肢有鳞片的蛇颈龙相比,瓦氏肿肋龙的身体大部分覆盖着鳞片。
游泳方式类似海豹
保存下来的皮肤使研究人员能够得出几个关键结论。它清晰地勾勒出四肢轮廓,证实了瓦氏肿肋龙的手脚长有蹼,这有助于它在水中推进。此外,上臂后方和躯干上的皮肤碎片表明,这种爬行动物拥有强大的肌肉用于收回前肢。
这些特征共同描绘出肿肋龙水生生活的生动图景。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生物很可能使用其前肢进行"划翔式"游泳,类似于现代海豹使用鳍状肢进行快速加速冲刺。研究团队指出:"前肢表明肿肋龙能够进行类似耳海豹的、轴向旁侧的'划翔式'游泳,以实现快速加速。"
这一证据对关于幻龙类如何游泳的已知观点提出了挑战。专家此前认为尾巴是幻龙类的主要推进器官。然而,保存下来的皮肤和肌肉表明,肿肋龙很可能依靠其前肢游泳。据报道,这种特殊的游泳技术可能使肿肋龙有别于当时其他相关的海洋捕食者,例如赛雷西龙。这一发现表明,在2.4亿年前的远古海洋中,不同的游泳策略对生存至关重要。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瑞士古生物学杂志》上。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